首页>新闻中心

北外IEP初体验系列(六)

2025-10-15 09:22:17

           在新鲜与忙碌里,遇见自主成长的自己

北京外国语大学IEP国际本科  2025级韩心悦

拎着行李箱踏入大学校门时,还满是对未知的忐忑;如今一周过去,心里装的却是“新鲜”与“充实”交织的暖意——这七天像一场温柔的探索,让我慢慢触摸到大学生活的模样,也第一次尝到“自己掌控节奏”的滋味。

课堂是本周最直观的“新鲜感来源”。和高中时老师全程引导、紧盯进度不同,大学的课更像“开放的知识乐园”:没有固定的习题册,却有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。尤其是英语课,彻底打破了我“背单词、抠语法”的固有印象——老师会抛出“如何看待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”这类开放题,让我们围坐成圈讨论;也会播放带着不同口音的英语音频,让我们边听边记录关键信息。刚开始我特别慌,总怕自己反应慢,别人都开始发言了,我还在组织语言;可偷偷观察发现,身边不少同学都在低头捋思路,眼神里藏着和我一样的小紧张。后来鼓起勇气说了几句,虽然声音有点小,老师却笑着点头鼓励,那一刻突然就放松了——原来大家都在慢慢适应,没人会苛责你的“不熟练”。

1760491436359907.png
1760491460272741.png


课后的“忙碌”则藏在细碎的时光里。本以为大学作业会更轻松,没想到单是完成一个小小的课程报告,就要翻遍图书馆的电子书、学术平台的论文。有天为了找一个案例数据,我在电脑前对着英文文献逐段读,对着专业术语查了又查,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,中途还因为找不到方向有点烦躁。可当我把零散的资料整理成清晰的笔记,看着页面上条理分明的要点时,那种“把混乱变有序”的成就感,比高中解出一道难题还要强烈——原来靠自己一点点“啃”下来的知识,会记得格外牢固。

这一周当然也有没适应的地方:偶尔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安排课余时间而迷茫,也会在小组讨论时因为怕说错而犹豫。但更多的是惊喜——惊喜于自己能静下心来查资料,惊喜于敢在课堂上举起手发言,更惊喜于慢慢喜欢上这种“自己对学习负责”的感觉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我想把这份新鲜劲儿保持下去:每天多背20个英语单词,把课堂上没吃透的知识点整理成清单,下次讨论时争取主动分享一次观点。大学这趟旅程才刚刚启程,我知道后面还会有新的挑战,但只要带着这份“慢慢来”的耐心,一定能在新鲜与忙碌里,把自己的节奏走得越来越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