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两周在北外的学习生活,是我作为新生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——充实感像阳光一样铺满了每一天,让我真切感受到大学生活的鲜活与热烈。
以前总听说大学课程自由,可真正拿到满满当当的课程表时,还是被这份“紧凑”惊喜到了。每天从清晨的第一节课开始,到傍晚最后一节课结束,知识像涨潮时的海水般不断涌来:专业课上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、外语课上沉浸式的听说练习、通识课上开阔视野的观点碰撞……虽然节奏比高中快了不少,但当我专注地跟着课堂节奏走,把知识点一点点记进笔记、消化在脑海里时,那种“每天都在进步”的收获感,让我觉得所有忙碌都格外值得。
更让我欣喜的是,在这里我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我们会踩着上课铃响前的最后几分钟,一起抱着书本往教室赶;午休时约着去食堂,哪怕排着队也能聊得热火朝天;晚上回到宿舍,还会围坐在一起分享当天的趣事,或是讨论没弄明白的难题。这种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,没有了过去独处时的孤单,多了份互相陪伴的温暖,让我很快就有了“归属感”。
当然,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,也有小小的“不自在”——中午的休息时间实在太紧张了。下课铃一响,食堂里早已排起了长队,等我们端着餐盘吃完,又赶上了电梯使用的高峰期,常常要等两三趟才能挤上去。有时候刚放下饭碗,还没来得及趴在桌上歇一会儿,就得拿起书本准备下午的课程,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,偶尔也会觉得有些疲惫。
但这些小插曲,都被学校和老师的关心悄悄化解了。班主任肖老师总会在课间走进教室,问问我们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,叮嘱我们注意劳逸结合;助教赵老师更是耐心,不管是课程上的疑问,还是学习方法上的困惑,他都会一一解答,还总提醒我们多开口练习英文,用“收手机”的方式帮我们集中注意力学习。正是因为有这样细致的关怀,整个班级的氛围既有序又温暖,让我们即便忙碌,也从不会感到慌乱。
这两周的北外生活,就像一本崭新的书,翻开的第一页就写满了“成长”与“期待”。虽然还有需要适应的地方,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感动。接下来,我想继续带着这份热情,认真对待每一节课、每一次交流,在北外的校园里,慢慢探索属于自己的精彩,也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下,我能更快跟上这里的节奏,把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。